当前位置:首页 > 25 > 正文

天顺娱乐:中国老人智能手机渗透率狂飙:为智能硬件进入银发市场带来哪些启示?

  • 25
  • 2023-04-03 19:16:06
  • 432
摘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顺娱乐:中国老人智能手机渗透率狂飙:为智能硬件进入银发市场带来哪些启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银发财经

银发互联网大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智能手机的极大普及。         

2010年以前的PC互联网时代,中国银发网民数量稀少。其时个人电脑价格不菲,最便宜的也需要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生性节俭的中国老人很难大方花下这笔支出;而且台式机体积笨重,笔记本电脑也并不轻便,上网必须在电脑桌前端坐;另外,键盘输入的学习门槛高,又缺少触摸、拍照这些直观有趣的功能,再加上流氓软件和病毒泛滥,整个PC互联网的应用环境对老人非常不友好。         

而智能手机在过去十几年里一路狂飙,最终从极客发烧友的小众玩物发展到今天中国老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数据为证:中国60岁及以上网民2016年为3000万,经过七年,2022年飙升到1.53亿,直逼20-29岁网民的1.6亿。互联网在中国老人中的渗透率,则从2015年的12%升至2022年的55%,未来这一数据仍将进一步提升。

这期间经历了哪些重要时间节点,又跨越了哪些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经验,为新的智能硬件进入银发市场,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第一个节点,2010年。   

iPhone4在2010年上市并大获成功,标志着智能手机不再是小众极客产品,而是在交互、体验、应用各方面走向成熟的大众产品,随之而起的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也建立起来,为未来智能手机的性能提升和不断降价奠定基础。         

这一年,雷军的小米成立,标榜为发烧友而生,并带动一大批业内业外的厂商和创业者投身智能手机大潮,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新品。此后几年,智能手机的价格在众多厂商和产业链的合力下从5000元降到2000元甚至1000元,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不过此时智能手机的主流客户仍是占社会少数的科技极客和爱尝鲜的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依然较少。少数学历较高、思维开放、热爱新鲜事物的老人,开始从子女手里接过他们淘汰的旧智能手机,就此成为中国银发互联网的初始用户。       

 功能机产业链在此阶段发挥最后一次余热,依靠极致价格优势挺进老人机领域,价格打到100-500元超低价位,仅满足老人的基本通讯需求,再附加上超大按键、一键呼叫、外放收音机、手电筒等颇具山寨风味的功能,虽丑但便宜好用,将手机这一电子产品普及到遍布城乡的数亿老人,许多过气或不知名品牌此间销量巨大。         

2010年后,陆续有厂商推出两千元上下的定制化老人智能手机,小米、中兴都做出过类似尝试,但因为价格超出老人预期、性能低于主流产品、体验不够完善、缺少杀手级应用等原因,都未取得明显成功。    

第二个节点,2016年。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5.22亿部,是十年来的最高点,也是在这年,智能手机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老人的日常生活,银发族的互联网生活正式开启大幕。         

从渗透率看,2016年至2019年的四年间,中国老人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几乎翻倍。根据CNNIC统计,2015年12月,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为2671万,当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人为 2.22亿,渗透率为12%;2019年6月,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为5886万,当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人为2.54亿,渗透率为23%。         

推动渗透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产业链快速发展,推动智能手机突破价格和体验的临界点,一线国产品牌纷纷将智能手机价格达到千元级别,让大部分老人及其子女的购买门槛大大降低,同时智能手机的电池续航、触摸交互、质量等显著提升,让老人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就是老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日益友善,各种关于智能手机的教程、培训层出不穷,各种适合老人的应用、内容快速丰富起来,让老人从“不愿意用智能手机”变成“玩起智能手机就不愿放下”。         

这期间首先是出现过一批专门安装在安卓手机上的老人桌面软件,以大字体、大图标、精选应用、远程协助为主要功能,帮助第一批端起智能手机的中国老人更快地玩好用好移动互联网。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华为、小米、联想、OPPO等大厂的手机纷纷推出系统自带老人模式(或名“极简模式”、“简易模式”、“大字模式”等),势单力薄的老人桌面软件随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同样是在2016年,微信这个最先在年轻人中完成普及的国民应用,开始迅速在银发人群中普及,语音聊天、微信群、浏览公众号、发朋友圈、玩小程序成为他们最热衷的互联网行为。       

此时兴起的一批老年大学、老年文娱项目和老年微信公众号,制作了大量智能手机使用教程,大大推动了智能手机在银发人群中的普及渗透。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几个月涨粉数百万老人粉丝的公众号矩阵,还有一些相册、影集、祝福、短视频、小游戏等小程序或APP,抓住老人爱分享和微信社交裂变的红利,两三年时间获得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量,其中一些佼佼者,如糖豆、美篇等还获得知名VC和巨头腾讯的多轮融资。         

老人在朋友圈转发鸡汤文和谣言信息成为一种流行现象,广受社会和媒体关注,帮助老人获取正确的信息、避免受骗成为当时许多爱心人士和创业者努力的方向。         

2019年开始,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年轻用户增量渐趋衰竭,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迅速增加。短视频开始触动微信的霸主地位,挤占银发人群越来越多的使用时间,尝试拍摄和剪辑视频的老人越来越多,银发网红也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占据一席之地,一大批数百万粉丝的银发网红快速崛起。         

这背后是手机性能的进一步升级,让许多手握千元机的老人从刷微信的基本操作上升到拍视频的进阶操作,打开了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使用互联网的巨大发展空间。     

银发网红的走红,还带动了中国老人拍视频展示自己的热情。现在的公园、景点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老人合拍各种舞蹈或创意视频,这不仅反映了中国银发人群互联网行为的深化,更预示着他们内心深处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深刻变化。

第三个节点,2020年。 

2020年开始的疫情虽然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但也无意间彻底引爆了智能手机在银发人群中的普及。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和进出公共场合必扫二维码,使智能手机从老人的可选消费品变成必需消费品。不仅是短视频、直播这些纯线上应用的银发用户大幅提高,像外卖、旅游、打车等与支付密切相关的应用也获得极大普及。

但更重要的是,银发网民已经在过去三年间完成对年轻网民的“逆袭”。

根据CNNIC,2022年12月,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增长至1.53亿,是2019年6月5886万的160%,增量位居各年龄段之首,全体60岁及以上老人的互联网渗透率达55%。

相比之下,2022年12月,20-29岁网民仅有1.6亿左右,银发网民在数量上即将追平甚至赶超年轻网民,接下来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将会出现更加迅猛的银发趋势,互联网将真正融入银发人群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观智能手机在银发人群中的快速普及渗透历程,可以从中总结出三个必须跨越的里程碑。如果能够跨越这三个里程碑,智能手机之外的新智能硬件,也能在银发市场复刻智能手机的巨大成功。 

第一个里程碑,价格。 

一个智能硬件要想获得大多数老人的青睐,第一个必须达到的里程碑,就是价格必须便宜。       

从智能手机的普及过程看,价格下降到千元档后才开始在老人中大规模普及。因为中国老人不只是一二线城市拿着最低三五千元养老金、起码拥有一套房产的城市老人,还有大量养老金仅有一两百元、生活需要子女接济的大量乡镇、农村老人。他们对智能硬件确实是有强烈需求,但很多时候只能靠子女出钱买来给自己用,那么对智能硬件的价格承受力就会比城市老人低得多。         

因此,如果一款智能硬件将价格打到千元级别就能在城市大卖,那么在农村市场可能就要将价格打到五百元甚至更低才行。         

第二个里程碑,体验。  

这里所说的体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对老人好不好用、实不实用。         

从使用层面看,智能手机在2016年前后基本解决了电池续航短、触控不灵敏、操作繁琐等问题,极大降低了老人的使用难度,解决了老人好不好用的问题。         

从应用层面看,微信所提供的语音视频聊天、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让老人以前的社交、阅读、游戏、看视频等各项刚需日常操作,都可以在一部智能手机上十分便捷而且免费地完成,这种刚需、高频、高粘性的渗透到生活底层的杀手级应用,就彻底解决了实不实用的问题。         

综合使用和应用两个层面的体验,是智能手机在价格打下来之后,能够进一步普及的第二个里程碑。 

第三个里程碑,生态。            

在智能手机的普及渗透过程中,对价格的不断下探、对体验的不断完善,还只属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之类科技行业的内部事务。       

而当互联网的生态持续完善并逐渐深入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对每个普通人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提升越来越明显,对每个企业的盈利影响越来越显著,互联网就成为一个无数企业和个人自发涌入、相互激励、争先恐后的开放系统。         

这时候,各种社会服务、各种社会行为都嵌入了互联网,线上线下的边界对老人来说已然消失,因为一切都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运行。智能手机对银发人群的吸引力呈指数级增强,智能手机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可选消费品,而成为中国老人的生活必需品。  

对智能硬件的启示

过去十几年,受到互联网创业热潮和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推动,平板电脑、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智能聊天陪护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硬件都曾尝试进入银发市场,但由于关键技术不够成熟、产品设计与用户需求错位、应用体验不佳等各方面原因,能达到第一个里程碑价格就已十分不易,在体验和生态方面则差距甚远,基本上都未能在智能手机之后开辟出第二个像样的银发市场。         

像平板电脑、智能音箱之类产品,有没有必要专门开辟出一个针对老人的产品概念“老年平板”、“老年智能音箱”,是存在疑问的。事实上,打着类似概念的产品,和普通平板电脑和智能音箱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界面(大字体、大图标、大音量)、内容(内置戏曲、评书、老歌)上做一些简单的定制,然后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卖到老人手上。其盈利方式除了产品差价、付费课程外,一些不法厂商甚至还推送广告销售违规保健品。

智能手表在2015年前后曾有过一个全球性的创业高潮,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花一两千元买个数码玩具,在疫情前经济上行、收入增长的时期,虽不必要,但愿意尝试。因此彼时不少品牌的智能手表销量颇佳,也不乏获得高额融资甚至成功上市的企业。

不过当智能手表试图进入银发市场,面临的困难陡然增加。

一是价格上对生性节俭的中国老人来说仍然较贵,虽经多年发展已降至千元以下,但和已经十分普及的智能手机相比,并无价格优势。

二是体验上不够完善,比如电池续航时间短、触摸屏操作不方便、语音交互不准确,更重要的是缺少杀手级应用。智能手表的电话功能完全可以由手机执行,血压监测、心率测量、血氧测量在大多数产品上只是娱乐级别,远没有一两百元的专业血压计、血氧仪准确。而像定位跟踪功能,对容易走失的失智老人确实是刚需,但这个群体相对来说较小,难以支撑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

价格和体验的里程碑难以攻破,建立完善生态对于智能手表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智能聊天陪护机器人与智能手表的情况类似,除了动辄数千元的价格对中国老人显得不够有吸引力外,体验上也缺少成为大众普及型刚需产品的潜力。许多产品在硬件上就是平板电脑+可转动支架底座+人脸识别跟踪摄像头+红外线/毫米波雷达室内人体监测,在功能上是家庭社交+内容娱乐+跌倒、睡眠等健康监测,大部分是可以由智能手机替代的,对这类产品有刚需的主要是高龄、失能、跌倒风险高、难以操作智能手机的一小部分老人。
如果智能手表、智能聊天陪护机器人之类小众品类,能够将特定老人群体的刚需功能打磨到无可替代,比如失智老人防走失、失能老人陪护监测,那么也能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品类。

从大趋势上看,以上智能手机普及渗透的历程只是中国老人智慧生活的开端,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熟悉互联网、喜欢新事物的60后、70后进入退休阶段,而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将为中国老人提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越来越好的产品体验,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融入中国老人的美好生活。 

发表评论